楼主: bmccbj

儿童教育精品-好妈妈,慢慢来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2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02 | 只看该作者
打这以后,我的妹妹为了取得邻居那位母亲的欢心,尽了她最大的努力。其结
果就是,她的女儿又可以尽情地在隔壁玩儿了。

    我想对母亲们说这样一句话:"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不论是为了你,还是为
了你的孩子,你与其去做一个'厚道'的狗熊,还不如成为一个'精明'的狐狸。"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首先抛弃掉你的愧疚感。对于母亲们来说,根本没有
必要在孩子犯了哪怕是一丁点错误的时候就自责说:"都是我不好"。以我的经验,
常常是那些从这种毫无意义的愧疚感中解放出来的母亲们,才能够更好地抚养自己
的孩子。请从现在就开始尝试并付诸行动,做一个百分之八十的好母亲吧。当你成
为一个非常精明的、甚至有点让人讨厌的狐狸的时候,我相信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孩
子,都将会变得更加幸福。因为我就是这么做的!




母亲需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

    不管是哪一个家庭,只要是同时抚养有两个以上的男孩子,出现的问题可能都
差不多。我们家的两个男孩子打架打的尤其厉害。有一天,在睡觉之前,为了给两
个打架的孩子仲裁,我把整晚的时间都搭了进去。

    有时,当我悄悄地注视着我的小儿子的时候,我就会感到隐隐地心痛。因为他
的哥哥实在是太强大了,常常从源头就把他所能感觉到的母爱给封锁了。我大儿子
惟恐自己的弟弟得到妈妈的关心,有时甚至不惜故意地制造事端来把妈妈的视线引
向自己一边。说实在的,我的二儿子要比大儿子好哄得多,所以和哥哥比起来,我
在二儿子身上花的精力并不多。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02 | 只看该作者
终于有一天,我的二儿子得到了一个可以尽情地享受母爱的机会。原因是大儿
子在学校放假后向我们宣布,他要去爷爷家几天。在大儿子离开家的第二天,我决
定用一整天的时间陪二儿子出去玩儿。我们先去了儿童乐园,接着看了电影,还去
了平时就经常去的叔叔家。孩子玩得非常痛快,时常发出让人侧目的尖叫声。

    回家以后,在我正要上床睡觉的时候,二儿子推开我的房门,对我说:"我想
和妈妈一起睡。"从他稍稍长大一点以后,直到现在为止,他还从没有主动找我睡
过一次觉。

    第二天一起床,他就对我说:"我今天不摸哥哥的玩具,我要乖乖地玩儿。"

    平时,无论我怎么哄他、骂他,他都改不掉的一个坏毛病,就是常常去动哥哥
的东西。现在,他主动说不去摸哥哥的东西,真是让人高兴。但是,从另一个方面
看,我又不由得感到有些心酸。平时让他这么做,他就是不听;而今天他却主动提
出不去碰哥哥的东西,就是因为他平时感受到的母爱不够的缘故啊。

    无论如何,在这几天他一个人可以尽情地享受往常要和哥哥平分的母爱了,他
显得非常幸福。

    不仅如此,在他独享母爱的这几天,他以前的很多坏毛病都明显地减少了。平
时他的衣服总是随处乱扔,现在则整理的好好的。吃完饭后,尽管没有谁命令他,
他却主动把碗放到了洗碗桶里。他还缠着我说要为我整理衣服,为这还闹了大半天。

    我常常对找我来咨询的母亲们说:要拿出一些"时间",向孩子们表现出对他
们的"关心"。或许有人会反问说:在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对
自己的孩子舍不得进行时间投资的母亲吗?她反问的很对。问题是好多母亲对"时
间"和"关心"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现在的母亲们一说起"时间"和"关心",就会向要教给孩子们一些什么东西
这个方向理解。她们关心的并不是孩子的行动是否有什么变化、心灵有没有受到伤
害、心理上是不是也在健康地成长这些问题,而是热衷于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
养的更聪明。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03 | 只看该作者
有一条必须明确:在"时间"和"关心"里面,需要有母亲的牺牲;同时,还
需要从心底里去除掉企图使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的欲望。不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
按照孩子的需要、都要以孩子为中心,只有这样,你所付出的"时间"和"关心"
才能够收到效果。听到我的这番说辞,既要上班又要抚育孩子的母亲们也许会这样
发问:"和在孩子们身上投入时间的数量相比,投入时间的质量不是更重要的吗?
我听说,真正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和孩子们玩儿。"

    这种说法不能说不正确。设想有这样两位母亲,其中一位虽然整天都和孩子在
一起,可是却只顾埋头做自己事情。而另外一位尽管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只有
短短的一个小时,却能够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如果将她们做一个
对比的话,我想到底哪一位的做法更值得称赞是不言自明的。

    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需要有一定量的时间和自己的母亲在一起。也就是说,
在讨论对孩子投入时间的数量和质量之前有一个前提条件:母亲一定要拿出一定的
时间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在我大儿子出生后18个月左右的时候,他突然开始经常啼哭,还动不动就使性
子。刚开始的时候,我想可能过几天就会好。可是情况正好相反,过了几天,孩子
不仅使性子,而且还发展到了动手打保姆、用脚踢保姆的地步。

    可是,不论我如何费尽心力地想,也找不出过去在什么地方有可能使孩子的心
理上受到伤害的事情。虽然,我因为医院的事情整天忙个不停,但是,只要一回到
家,我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孩子、和他一起玩耍。就是我在医院上班的时
候,也要经常地给家里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

    正在我无论如何苦思冥想都找不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个为
期一周的休假机会,这样,每天就可以和孩子在一起了。在休假期间,虽然我并没
有刻意地去为孩子做什么,但是我和孩子形影不离,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他。
说来也怪,就这样经过两天以后,孩子的症状有了明显好转。而在这之前,无论我
们使用什么办法都不见效果。

    我并不怀疑我们雇佣的保姆已经尽了她最大的努力去看护孩子了,然而母亲和
保姆毕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当孩子一到白天就发现,昨晚还和自己一起玩耍的
妈妈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的时候,他的心理能不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03 | 只看该作者
我所忽视了的东西就是,母亲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这样一个事
实。与其试图去教孩子一些什么东西,还不如不要对孩子抱太多的期待,抽出一定
的时间单纯地去和他玩儿,无条件地把自己的一片爱心投入到他的身上。

    通过连续抚养两个孩子,我深切地体会到:母子之间在一起这么一个简单的事
实,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种教育啊。没有这种实际体验的人可能是不会了解
这种"在一起"的伟大之处的。

    我的这一番话或许会让许多一边工作、一边抚养自己孩子的母亲感到自责。但
是,就像我在前面所说的那样,只要你在心中时时记挂着孩子、关心着孩子,你就
已经做好了一半。因为以我个人的经验,我体会到只要你具有这种关心,那么想办
法抽出时间来就不是一件太难的事。




孩子在好妈妈心中处的位置

    "将来,我决不像妈妈那样生活。"

    从很小的时候,我母亲的学习就特别好,被大家公认为是将来很有前途的才女。
可是,就因为她是女人,母亲就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同时,她还教育我说,
作为一个女孩子不能显得太突出,太有个性。对于女人来说,更重要的事情与其说
是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如说是找一个好丈夫。虽然,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奉献
和爱心才使我得以健康成长,但是,在少女时代我根本不能理解妈妈的那些想法。

    那么,如果想要不依赖男人,自己也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独立地、挺起腰杆来生
活的话,需要选择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呢?我之所以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是因为
在我的潜意识里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对于这种选择,我感到非常满意。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03 | 只看该作者
不过只有那么一次,我发生了动摇。它就发生在我生下大儿子之后。通常,不
管是哪个女人,她都要面对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生孩子并抚养他长大。但是,如
果仔细分析一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和女性们的自我实现是完全矛盾的。如果
你想要很好地抚育你的孩子,并使他健康成长的话,对每件事情你都要做出牺牲,
对每件事情你都要加以忍耐,你必须有一颗彻底的利他之心。

    在医院,我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和专职医生,我可以提高自己的嗓音,
可以不卑不亢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可是,一旦回到家里,听到儿子用他稚嫩的嗓音
喊"妈妈,给我念一念这篇童话",我就得在突然之间变成一个温柔、慈祥的母亲。
这就使得你必须在这两种角色之间不断地进行思想斗争,最后你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呢?对于我,什么才是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呢?"

    我的答案是:我的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并不能断定谁对谁错,对这个问题的
回答随着个人主观的价值判断而不同。所以,我既不想把我的这种想法强加给别人,
也不会主张只有这种想法才是正确的。我只是想说,我自己领悟到:没有什么能比
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更有价值的事情了。

    我对"母爱"这个词给出的定义不是别的,就是"水"这么一个字。"母性"
就像水一样柔柔地渗入地下,使自己的形体消逝于无形,可是大地却因此而湿润,
五谷因此而生长。母爱的这种意义不是用大脑、而是要用整个身心去体会的。

    "在女性身上,一定还有一种比实现自我更高的价值"。

    因此我下定决心,无论今后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都要把我的孩子们放在最中
心的位置。

    在对自己的思想有了这样一个清晰的整理之后,我顿时感到心情倍加舒畅。以
前感到吃力的职业生活好像也变得更有意思了。在现在这种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激
烈竞争的职业生活中,如果是在从前的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绷紧自己的
神经,做出对应的姿态。可是,自从我下了这个决心以后,我开始知道该如何从容
地面对并解决所有的这些问题了。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成了一个满足于自我小世界里的人,安于现状、与世无
争。相反,在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整理以后,我明白了,这不仅不会对自我的发展和
实现产生有害的影响,反而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助力。过去我只懂得双眼紧盯前方,
现在我还懂得了同时向旁边和向后看,以一种客观、从容、平和的心态去注视生活,
并从中找到幸福和乐趣。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04 | 只看该作者
我为众多母亲们提供心理咨询的时候,感觉到在她们的内心世界里存在着各种
各样的苦恼和矛盾。因此,我建议她们就像我所做的那样,对积累下来的种种问题,
按照它们对你的重要程度,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列。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搞清楚
问题的来源。

    不要以一种片面的视角看问题,更不能成为社会上一些固有观念的俘虏,而是
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心灵体验去省查自己内心的问题。同时,要认真地想一想,
什么才是对自己最为重要的。斯蒂芬·柯维在他的著作《与成功有约》一书中告诫
人们,"首先做你认为最重要的事"。同时,他将事情的先后顺序按照以下的次序
进行了排列。

    1 、重要而紧急的事

    2 、虽然重要但是并不紧急的事

    3 、不重要但是紧急的事

    4 、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

    那些能够找出最重要的事情并去认真完成它们的人,对于第2-4 项事情的处理
也会比一般的人更快、更好。因为他们不必为不懂得放弃而产生的患得患失浪费时
间。承担自己无力承担的事情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如果你希望把抚育孩子的辛苦变成一种快乐,希望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那么请从现在开始,就好好的回顾并反省一下你的生活,从中找出你认为最重要、
最珍贵的东西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04 | 只看该作者
父母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

    有一次,不知道是对什么不满意,我的大儿子突然大哭大闹了起来。好像是他
正在玩儿的玩具出了什么故障的样子。可是,无论我如何哄他劝他,他就是不听。
而且还变本加厉,见了玩具就乱扔、乱撕。

    我的火气也开始冒了出来。我放弃了对他好言相劝的念头,开始训斥起他来。
如果再往前稍微发展一步的话,我很可能还会动手。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猜到了我的
这种心理,他干脆躺在地上,到处打滚了。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可
想了,我只好使出了最后一招。

    "景慕,坐到椅子上去反省!"

    孩子的脸上马上表现出了不满的神情,接着就放声大哭起来,作为他最后的反
抗。但是,看到我脸上仍旧是一副严厉的表情,他知道不管再怎么闹都没有用了,
只好很不情愿地坐到了椅子上。

    现在,虽然再也没有这种必要了,但是直到孩子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在我们
家的一个角落里还始终安放着一把"反省椅"。在孩子毫无原由地哭闹、耍性子的
时候,如果哄劝、训斥等方法都不管用的话,它就会被派上用场。

    当孩子长到五岁左右的时候,你就可以和他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和对话了。在
这之前,他对周围状况的思维能力还是非常不够的。对这一时期的孩子,无论母亲
多么冷静地用孩子最容易懂的话去劝慰他,只要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他就会撒泼
耍赖、使性子。我们家的孩子就是这样。

    因此,我就想出了"反省椅"这么一个办法。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抱着
"这样做管用吗"这样一种半信半疑的心理让孩子坐在椅子上的。其实,这样做最
初的出发点与其说是为了让孩子反省,还不如说是为了先镇静一下自己被激怒的心
情。

    在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常常会在某个瞬间被激怒,从而发起火来。事情
到了这种地步,反而会把事态弄得更糟,更不要说解决问题了。有一次,一位患者
的父亲打来电话。他大概是看了我在电视台做的关于人类暴力倾向的节目,才决定
打这个电话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28#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04 | 只看该作者
我在那个节目中讲的主要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暴力倾向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本能。父母必须从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起就帮
助他们,使他们学会对这种本能进行调节。为了能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必须要善
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成为孩子学习的模范。不管在孩子身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都
不能生气,都要加以包容。

    那位父亲向我这样问道:

    "为什么必须只想着孩子?难道不能也让他们了解一下父母的一片苦心吗?"

    我可以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从父母的立场上看,要忍受的东西实在是没完没
了,看不到尽头。在每个周末,本来应该呆在家里好好休息,可是不行,因为你是
父母,所以你还要围着孩子跑前跑后;不管孩子的脾气有多么坏,父母都要一一忍
受;不管自己的情绪如何不好,父母都要用一张笑脸面对孩子……。父母也是人,
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必须承受所有这一切呢?俗话说"人非圣贤",让父母们经
常这样把自己的感情放在一边,用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确实是非常之难。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不断地告诫父母们:忍耐,再忍耐!这是因为,不管怎样,
和发育还很不充分的子女相比,父母在心理上已经完全成熟了,所以在忍耐力上也
更强一些。

    相反,对于孩子来说,则不具备这种忍耐力。如果强迫正在成长的孩子学习如
何进行忍耐的话,他们就不可能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从而产生心理上的
不安。对于父母来说,因为他们已经是心理成熟的成年人,就不太会产生这样的问
题。因此,应该让有忍耐能力的一方去忍耐,而不是相反。难道不是这样吗?

    美国儿童心理学博士乔尼克,为了弄清3-6 个月的儿童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感情
的,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先让母亲对着自己的孩子微笑,然后表情突然变得
严厉起来,并将视线转向其他方向。不管孩子怎么向着妈妈看,妈妈始终不和他对
眼神,只是表现出一幅很生气的样子。

    这些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们,先是把眼睛睁得圆圆的,脸上显得非常吃惊。然后
脸上就变得毫无表情,并竭力回避别人投来的目光。三分钟后,妈妈又重新对孩子
笑了,可是孩子毫无表情的脸孔却要一直持续好几个小时。可见,虽然孩子天生有
一个在构造上和成年人相同的大脑,可是如果母亲不帮助他调节情绪的话,他很容
易地就把这种生气的表情学会了,其程度之深有时会达到不可逆转的地步。

    那么,请想一想吧,女性们一旦和自己的丈夫吵架以后,夫妻间的冷战通常都
要持续三、四天的时间。因此,在照看孩子的时候,这种不好的情绪也会从脸上流
露出来。如果这种情形经常出现的话,孩子不是很自然就学会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29#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0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观察一下来医院治疗"少儿期忧郁症"的儿童,我们就会发现,在他们母
亲的身上一般都存在上述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母亲就要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疗。如
果母亲在接受治疗以后恢复了正常的话,孩子过不了几个月也会有明显的好转。因
此,母亲们不仅要在照看孩子的时候,而且要在其他所有的生活场景中都要很好地
调节自己的感情。我常常这样叮嘱前来找我求治的母亲们、也叮嘱我自己:

    " 要经常反观自身,要经常检查自己情绪所处的状态。"

    在这样一个前提条件下,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对待孩子的大的原则:

    " 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绝对不责骂孩子。"

    既然我们每一位母亲都是普通的人,那么谁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拿我自
己来说吧,有时候,我也会感到非常地忧郁和烦躁,非常讨厌去医院上班。像这样,
当我的情绪状态亮起红灯的时候,不管孩子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还是又违背了向
我许下的诺言,我都不会去管他。因为在这种时候,不论你如何试图和颜悦色地对
待孩子,你的这种坏情绪还是会在脸上表现出来。等到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
打个比方,如果说感情指数的最高值是10的话,起码要在达到7-8 以上的时候)你
才可以开始对孩子说你想对他说的话。

    可是,大多数的父母一般都是不管自己的情绪好不好,都用目光去盯着孩子、
去抱孩子、哄孩子,结果这样做着做着就发了火,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这种过程
在以后还会反复不断地出现。在火就要冒出来的时候,如何才能把它压制住?这并
不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商或理性程度。我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被称为很有理性的人,
随随便便地对待自己的孩子,由着自己的情绪去处理问题。

    要想对感情进行很好的调节,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训练是不太可能的。
虽然也有一少部分人天生就非常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但是因为抚育孩子这件事本
身就需要巨大的忍耐和牺牲,所以母亲们个人的努力还是非常必要的。

    我是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为了调节我的情绪,我选择了欣赏音乐的方法。平
时我是非常喜欢爬山的,可是并不是经常能有这样的条件,因此作为一种替代的方
法,我选择了欣赏音乐。在听过一些轻松的音乐以后,我能感觉到我的情绪开始逐
步地平稳并镇静了下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2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05 | 只看该作者
在听音乐也不管用的时候,我干脆就回避和孩子见面。比如说可以留在医院里
做功课、或者读书来消磨时间,一直到很晚的时候再回去。尽管我也知道孩子在等
着妈妈回来,可是与其心情沉重地回去向孩子皱眉头,还不如晚一点回去的好。

    但是,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通过努力就可以完美地调节自己感情的人并不是
很多。与其试图在每时每刻都想做到完美无暇,还不如从做错了以后能够马上察觉
并立即改正开始做起。虽说想要在一两天里取得大的进步不太可能,但是,你能知
道你在对待孩子时做的不对,总比你在做错了以后还无知无觉(更不知道这种失误
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好的多。

    有时候,我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发火,过后才猛然醒悟到"哎哟,又做错
了!"这时,我就会对孩子说:"景慕,刚才是妈妈做的不对,对不起。我也不知
道为什么就会生这么大的气。"这时孩子反而会劝慰我说:"是不是因为妈妈做的
事情太多了?是这样吧?"孩子已经在隐隐约约中看出了我的这种努力和心理。

    所以,我想向母亲们呼吁:"就像考虑你们应该穿什么样的内衣那样,认真地
思考一下,该如何调节好你们的感情吧。"

    我曾经在前面讲到过,孩子的潜力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因此,在孩子
的某些能力发育显得有些迟缓的时候,你也要经常拿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
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丧失自信心,才会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完成自己的发展。

    可是,如果父母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的话,不但不会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反而会使他们经常不断地向后退缩。因此,如果你不想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话,从
现在起就学习一下调节自己感情的方法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TOP技术积分榜 社区积分榜 徽章 团队 统计 知识索引树 积分竞拍 文本模式 帮助
  ITPUB首页 | ITPUB论坛 | 数据库技术 | 企业信息化 | 开发技术 | 微软技术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IBM技术园地 | 行业纵向讨论 | IT招聘 | IT文档
  ChinaUnix | ChinaUnix博客 | ChinaUnix论坛
CopyRight 1999-2011 itpub.net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 
京ICP备16024965号-8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15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4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