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的后面一篇文章中,我将用很多时间编写和使用异步代码,但是您应该明白为什么 open() 的最后一个参数这么重要。在一般的请求/响应模型中,比如 Web 1.0,客户机(浏览器或者本地机器上运行的代码)向服务器发出请求。该请求是同步的,换句话说,客户机等待服务器的响应。当客户机等待的时候,至少会用某种形式通知您在等待:
沙漏(特别是 Windows 上)。
旋转的皮球(通常在 Mac 机器上)。
应用程序基本上冻结了,然后过一段时间光标变化了。
这正是 Web 应用程序让人感到笨拙或缓慢的原因 —— 缺乏真正的交互性。按下按钮时,应用程序实际上变得不能使用,直到刚刚触发的请求得到响应。如果请求需要大量服务器处理,那么等待的时间可能很长(至少在这个多处理器、DSL 没有等待的世界中是如此)。
而异步请求不 等待服务器响应。发送请求后应用程序继续运行。用户仍然可以在 Web 表单中输入数据,甚至离开表单。没有旋转的皮球或者沙漏,应用程序也没有明显的冻结。服务器悄悄地响应请求,完成后告诉原来的请求者工作已经结束(具体的办法很快就会看到)。结果是,应用程序感觉不 那么迟钝或者缓慢,而是响应迅速、交互性强,感觉快多了。这仅仅是 Web 2.0 的一部分,但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有老套的 GUI 组件和 Web 设计范型都不能克服缓慢、同步的请求/响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