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 让楼主分析了一把啊
最初由 fals 发布
[B]
在医疗上,医生个人的感觉,很不准确,所以说医生越老越胆小,一方面是见的医疗差错多了,更主要的是因为,医生越老,越深刻的认识到人体的差异性对治疗、用药的影响,所以做医生是随时随刻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呵呵,所以喜欢搞计算机,不确定的因素少多了……
[/B]
个体差异的确存在,但是这个确是很难量化的!怎么看待个体差异和医疗水平以及医疗认识有关,说简单一点和在医学校学习的时候的老师观点有关。
我以前做医生的时候很难出来与专家交流,现在倒是有了点机会——讽刺呀。
很多老专家强调差异治疗,而不是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治疗。我听过省级的一个专家讲的抗生素规范使用的课,那真是牛,我差点就又回去当医生了。刘进:人其貌不扬,但是那个功力决非一般医生所及。不过我原来在外科,对内科医生还是有成见。
对于个体差异很难确定,所以要想提高医疗水平的话,合理、科学用药还是要注意的。
绝非医生随时随刻胆战心惊!提倡的是:谨慎行医,把该处理的处理在当下,没有遗憾的话我何来胆战心惊。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B]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B]”
最初由 fals 发布
[B]
至于说其他商品,和药品是不能类比的,我一开始就说了,对于病人来讲,选择药品的权利很少,药品也不涉及到售后服务,同样的药品同样的处置方式,执行医嘱的质量保障也不是由药品厂商来保障的,而是由医院来保障的,那效果也可能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医嘱是非要那么严格地区分“8小时一次”和“每日三次”这种医嘱的原因……
不带情绪的说,楼主挺有意思的,估计年龄不大,呵呵…… [/B]
怎么叫没有售后服务呢?药厂把药卖给医院,必须对医院提供售后服务的。只不过医院把药卖给病人以后,售后服务没有到位。同时药厂的售后服务又出现了过度服务,导致腐败问题和不正当竞争。
而且所说的同样的药品?这个问题很有讨论性的,最初的罗红霉素是普通片,由于这种药品的吸收和代谢都非常快,所以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处方依从性差。后来出现了分散片,这个能和普通片一同对待么?还有肌肉注射的能和口服的一同对待么。
青霉素当初发明长效型的时候,是多么认真对待的?而国内的医生并没有意识到剂型差别在药代动力学上的差别。
据我所知,法国、美国有两家药厂,会在中国收集竞争对手的药品,带回国内去分析成分,用他们的话来说,药品的纯度标志制药工业的一种水平,以此他们可以判断中国哪些企业是比较具有实力的。说得直白一点,如果你做过医生,如果药品标准含量与实际含量毫无差别的药品和药品的实际含量不稳定的药品,你愿意选择用哪一个?你不要说这个是国家的事情,3000多家药厂,可以讲能够有1000家工艺勉强过关就不错了。杂质少的话直接减少了过敏反应和副作用,如果你不关心药品剂型和厂家差异的话,很可能所谓的特异质就是你用药不当所引起的。
大家都是版主,版主区域有联系方式表,出生日期都详细清楚,如果非得用年龄来说事的话,大可去查询。
基本上都是75~85之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