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得有篇文章上说:九省通衢,这个说法是看着啥都不缺,其实啥都没有。不知道是否属实。
对于政府的物流规划项目,我参与过,公司也有比较多的项目经验,不过我从来都没有对这种项目报有多大的信心。
首先,做这个项目的初衷不明确,或者说是不坚定。即在某一个说法流行的时候,某一位领导突然来了兴致,于是乎亲自挂帅任××物流项目小组的领导,又委派一个得力助手专门参与此事。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满怀热情去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领导因为其他的事务烦扰便没有精力再估计这事,或者物流项目已经不是领导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目的!),便对这个项目不再关心。这种情绪是一种病毒性的传染,不需要做任何动员,很快地会遍及到项目组和项目所涉及到的每个角落。项目还能进行下去吗?
其次,这种项目的结果是无法测评的,因为首先目的不明确。它是一个规划项目,项目的好坏是要通过后期的执行(实施)效果来体现的。而实施效果体现通常是规划项目之后的若干年,同时还会与当地的生产等各种情况密切相关,即与当初项目中的各种假设条件密切相关(通常在项目中会有如下文字:按照目前××政府的产业规划可以预测,××行业,××企业未来×年内将会达到××程度,云云)。如果这些假设与条件不成立,那么一切的规划都将不符合实际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后,物流规划项目的成绩如何判断,如何定论?
再谈最后项目的评审,通常这种政府项目多会找一些学校的老师来参与项目的最后评审工作。我不是说老师的理论水平不行,但是老师和社会上的咨询公司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好像不是非常顺畅,总是看对方不顺眼。所以,为了最后项目评审通过,咨询公司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打点评审团,而多数是另外一种方式的沟通。项目的评审客观与准确度不得而知。
第三,在目前政府项目与咨询公司之间的合作通常是短暂的,即一锤子买卖,搞完就走。政府不愿意和咨询公司长期合作,而咨询公司要考虑回款问题,他们会把付款条件尽可能地向自己倾斜。而这种物流规划项目确实又不能按照短期项目来运作,这样合作方式肯定会影响项目的质量。
当这个项目对甲乙丙丁若干方都没有好处的时候,我想谁都不会再花心思在上面了。所以这种项目多半是收个合同额的一半就草草收工了,最后政府拿个PPT(Word)就算了事了。
政府项目最大的难点是要领会领导的意思,而大领导又不会直接和你沟通他的意思。所以项目经理需要花费力气去揣摩领导的意思,这是一个比较巨大的工程,甚至不亚于规划项目的本身难度。如果搞对了领导的思路,项目最后会一骑绝尘。如果搞不对领导的意思,那你就费劲地去干吧。
当然,咨询公司本身的实力还是很关键的,如果公司能够给出一些很有用的东西,那么这些有用的东西也是项目成果。
一通乱说,请诸位拍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