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 谢谢,biti!
最初由 ahlu 发布
[B]RE:BTW : 明白备份与恢复的原理,就不怕环境的变化,反而没必要非去罗列所有例子,我觉得,要完成一套方案,我需要知道就是:
1:数据库存储 和带库的速度
2:数据库容量、归档日志的生成量
3:恢复所要求的时间
说的没错,明白备份与恢复的原理,就不怕环境的变化。但是就像自然灾害,我想每个水利专家都知道发生灾害的原因,但实际问题法发生时,压力和时间会影响你的决策,这时借签别人同样事件的解决方案,每次灾害发生都有一套事先的计划安排,只有所有方案都失效了,你展现个人魅力的时候就到了 。就像编程,大家都有体会的,你冥思苦想一整夜才想出来,其实只要一个遇到这问题的人用一分钟就可以让你解决,我们为什么不问问那个有经验的人呢? [/B]
一个良好的备份方案自然估计了发生任何 损坏 时候的恢复方案(只要备份本身是好的),说白了,恢复不过是 尽量少地恢复达到快速恢复完毕的目的。 如果一套方案要等到 灾难来临时候展现个人魅力,或者说灾难来临时候的处理办法要借鉴他人经验,只能说备份时候就不曾仔细考虑过灾难恢复。
做备份恢复的时候,你只要问问自己: 如果一个文件损坏我怎么恢复,如果全部文件损坏我怎么恢复,如果日志文件损坏呢?控制文件损坏呢?如果恢复过程中发现还丢了一个归档怎么办?我是否要定期做恢复测试 或者备份文件有效性检查?
你把这些疑问都回答了,恢复的时候也就很自然了。
做备份的基本原理无非是:
备份速度
恢复速度
恢复的可能性
由此决定恢复时间、空间需求,根据应用需求,来决定详细的方案。 无非就是有全备、增量、归档 这种类型,或者逻辑的备份,根据应用恢复时间需求决定全备的频率,甚至决定是否做 standby。 由于具体应用千奇百怪,罗列10种也未必覆盖的了你的要求。 所以你完全可以说出你的具体应用需求,甚至你可以虚拟一个 需求,并描述出恢复的要求时间、数据量、介质速度,我们就可以评估出备份与恢复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