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 climber : 你的文章不错,背景相似,感受也差不多
我也有些感受大家一起分享。
在中国来说由于我们劳动力的廉价,国内的制造型和生产型企业对于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成本并没有关注,现在的物流我感觉都是君欲取之必先予之, 哪个中型的SAP ERP 软件不是动辄百万至数百万美元呢?做VMI HUB 或是别的物流项目都是要很多资金,在老板一分钱没挣的情况下说服他接受在物流或供应链上的巨额投资是很难的。更何况现在的中国企业还是急功近利的很,不过这可以理解,当年WAL-MART的老板SAM对他的CIO买卫星也是心存疑虑,但当SAM发现卫星的好处的时候(可观的投入产出比),他也说卫星是必须的。
如何说服你的企业或是客户接受大投入大产出的大物流理念是决定性的。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但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对于现在的物流公司或跨国公司他们对于物流经理这种职位的要求都是要有多年经验的,要么就去别人那里挖,谁也不想自己培养了,自己花大力气培养的别人可以轻易挖走。
可是哪里有那么多有经验的,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局面,谁也不给年轻的物流人机会。帖子中好像一位高手也被SAP给拒了,如果说成为SAP consultants 是炙手可热的话,那么我觉得已经是的对后来的进入者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性。什么都是多了就不值钱了。所以我们大家还是应该团结起来把蛋糕做大。当大家对于供应链的革新能够迅猛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达成共识的时候也是各位大显身手之时。
++++++++++
学了两年供应链, 一些感受何想法和大家分享.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如果想下降,其中一块成本(进行投资改造)的增加是可以接受。关键在于谁是最大的受益者。DELL逼着他的供应商在他的整合工厂周围建厂,这样他可以把库存压力转嫁给供应商,保持他自身的零库存。WAL-MART逼迫他的供应商使用RFMD ,以方便他自身的信息系统的整合。而丰田则帮助他的供应商改进工艺,因为通过
过程革新的工艺流程能使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下降。
其实三者都一样,永远是强者占有供应链革新后的大部分利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