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iyiyicz

[原创] 大规模定制的实现方法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4
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32:272011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1-01-04 10:35:17迷宫蛋
日期:2012-02-28 15:50:28火眼金睛
日期:2016-06-30 22:00:00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iyiyicz 于 2016-9-24 06:50 编辑
meyerzjj 发表于 2016-9-23 10:50
楼主,你说这么多,需要什么?需要定制系统吗?这种现成的系统有,支持多店铺,支持产品发布和产品定制选 ...

你所说的“定制系统”,能不能再说的详细点,或者给个链接?
至于说这个系统花钱不多,一个月就能完成。不清楚能达到什么程度?
目前的MRP系统,要能切实做到支持现场作业,或者支持车间作业计划实施,几乎都不行
原因有二:
一是,MRP运算逻辑本身就存在原理性缺陷
二是,长期保持工程数据的准确,比登天还难。对于机械制造这类离散型制造尤其如此
这两点,在企业实践中是反复被验证过的

再有,就是与BOM无缝对接。这里的BOM不知是指哪个BOM?如果是跟订单衔接,应该是设计BOM。
你这是客户定制的产品,也就是不能保证工厂加工过这种规格尺寸的产品,所以需要BOM转换。而设计BOM由计算机转换成为制造BOM,这个软件再加上工程资料准备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企业,两周是做不完的。两个月也做不完。
那么,就是选用手工方式或者半手工方式。这样一来,如何能长期保持工程数据的准确?比如:物料编码、借用、工时定额等等。一般认为,数据准确率低于85%,这套数据在计算机里就无法使用了。
还有就是价格,ERP为了解决车间作业问题(也就是解决“MRP运算逻辑本身就存在原理性缺陷”),又出了MES系统。这可是相当昂贵的软件。而且还不是从原理上解决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22#
发表于 2016-9-25 18:4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要看运行系统,那么加我QQ172791919。我们工程数据都准确的,系统数据百分百准确。
真正能做好这套系统的目前还比较少,里面有很多经验其实与大众的不一样,与国家的体制有关。
BOM不要搞那么复杂,搞开发的就怕想太多抓不住重点。计算机管理,仍然是围绕企业管理的思路来的,要处理好人机关系,分析清楚管理职责是第一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4
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32:272011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1-01-04 10:35:17迷宫蛋
日期:2012-02-28 15:50:28火眼金睛
日期:2016-06-30 22:00:00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0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iyiyicz 于 2016-9-29 07:52 编辑
meyerzjj 发表于 2016-9-25 18:44
如果你要看运行系统,那么加我QQ172791919。我们工程数据都准确的,系统数据百分百准确。
真正能做好这套 ...

“系统数据百分百准确”,实际中这是做不到的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围绕企业管理的思路来的,要处理好人机关系,分析清楚管理职责是第一位”。这里问题似乎更大一些
为什么丰田生产虽然得到广泛的称赞,但真正在丰田之外的企业却鲜有成功的;为什么MRP/ERP存在原理性缺陷,却有很多企业在用;为什么统计理论和质量改进理论比较艰深,却在企业里广泛被接受。最关键的是当理论能用数学来刻画,推广使用才能普遍。丰田的一些方法只能在丰田内部执行,出来丰田就不行(历史原因)。丰田的看板计划-现场管理之所容易被其他企业采用,是因为这部分基本上就是用的BOM-MRP计算。采用统计方法的质量管控,虽然方法很难,但是因为有严谨的数学方法作为基础,有条件的企业还是能掌握,而且效果明显。
至于中国特色,现在一些机械制造企业,设计、工艺、加工水平甚至不如三十年前。不会磨刀、野蛮装配、设计人员连基本计算都不会,甚至怎么启发都不知道、很多企业不知道规范的工艺文件应该怎么做、生产计划仅仅比没有好一点。这里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工具问题。
而CAD\PDM\ERP......,就是工具软件。这些软件把科学原理和计算方法,固化在软件里,供企业使用。换句话说,你用我的软件,就必须接受我的方法。
所谓抓不住重点,很多时候是软件能普遍适用的代名词。须知,越接近实际,软件越不可能普遍适用!根据企业实际而要重新改写的部分非常大。
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严谨、经得住推敲的软件,需要有相当水平的人才能掌握。别指望随便找几个中学生又没有悟性的人,就能用起来
另一方面,做软件的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也需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对企业深刻的认识。知道遇到难关怎么绕着走,而又不违背科学规律不给之后造成负面影响。这样的人显然不是学计算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24#
发表于 2016-9-29 22:46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考虑问题,好象一直在说日本的好,中国人不行,怪管理思想不行,怪职工素质不行,怪操作人员不行,就是不考虑自己的思想是否切实可行。我们都知道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是一。中国工业的现状普遍都是这样子,与国企时代不同,与日本的制造业不同。因为中国工业成长时间非常短,国企还能按步就班,民企的创新速度实在太快。在投资决策与管理决策选择之间,投资的速度比管理更重要,更能赚取利润。于是放弃管理而不计成本抓项目投产。如果一成不变地生产一种产品,才会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成本降到极致。可惜因为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各方面的科技创新太快了,产品的升级速度,工艺流程改造速度也太快,这个时候管理跟不上投资的速度。我们可以看日本与中国的结果,拿电视机和手机来说,日本品牌全线败退中国市场,而中国产品开始走向世界。今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将走向世界,为什么?是因为管理吗?照楼上的说法,我们是跟不上的,那为什么我们在产品上还超越了对手? 我们可以看出,是创新与投资速度上,我们超越了对手。

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所以有了这样的存在。

搞管理需接地气,设计系统也需要接地气,我们的系统全面覆盖了企业的各个部分,包括销售,采购,生产,外加工,车间,统计,外贸,成本核算,出纳,仓库,而且还同样适用于建筑,安装和无实际存在的服务型产品等等一切订单型企业的管理。大幅度提高管控效率,降低工作强度70%以上为。想要的数据基本上能一键获取实时取得------这也是计算机管理的终极要求吧。 更进一步地,我们还支撑多仓库自由设定,多车间自由设定,给企业远程管控做好了接口。 这个理解就是只要总部在,不管车间或仓库设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各个部门的管理数据交换和流程推进就象在一个厂区内运行一样方便。 这种规模化运行控制着实恐怖。 同样应用于连锁门店,开设非常简单。 随着研发的推进,我们在自动化店铺,大规模个性定制方面,做了无缝的衔接,这种系统架构的搭建,楼主肯定没有见识过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4
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32:272011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1-01-04 10:35:17迷宫蛋
日期:2012-02-28 15:50:28火眼金睛
日期:2016-06-30 22:00:00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0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iyiyicz 于 2016-9-30 09:01 编辑
meyerzjj 发表于 2016-9-29 22:46
楼上考虑问题,好象一直在说日本的好,中国人不行,怪管理思想不行,怪职工素质不行,怪操作人员不行,就是 ...

你从哪里看到“我说日本的好”了?
关于丰田生产方式,丰田以外的企业很难学。这是因为当初二战结束时,老丰田和工会之间的冲突,最后结果是老丰田下台,员工好像是剪40%。于是出现了两个后果,一是人少了,需要提高效率,就有了看板这种方式。二是裁撤下来的管理人员不少去了配套厂,这才有了零库存。如果不是这些人,谁愿意为你的零库存费劲啊?!
“中国人不行”
这话如果被信息办的听去,还不得请我去喝茶啊?别断章取义!
我讲的是有些情况不如三十年前。对于IT人士,肯定理解不了。我告诉你,现在国内机械企业的工人,至少一半人不知道正确的磨钻头方法,倪志福发明的钻头基本上失传;现在的机械工程师,大多数不会做稍微复杂点的参数驱动模型。二三十年前,计算机软件还不如现在发达(这些软件基本上是老外的),但能做出空间杆机构运动仿真模型的并不少见。

存在的是合理的,这是黑格尔讲的,没错。但是后面的推论是不是你还没有看到啊?关键是你有没有深刻的认识为什么有这样的合理,而不是那样的合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4
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32:272011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1-01-04 10:35:17迷宫蛋
日期:2012-02-28 15:50:28火眼金睛
日期:2016-06-30 22:00:00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0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iyiyicz 于 2016-9-30 09:12 编辑
meyerzjj 发表于 2016-9-29 22:46
楼上考虑问题,好象一直在说日本的好,中国人不行,怪管理思想不行,怪职工素质不行,怪操作人员不行,就是 ...

“我们可以看出,是创新与投资速度上,我们超越了对手。”
创新?什么创新?是颠覆性创新还是改良型创新?颠覆性创新近些年几乎没有!有的倒是让中国工程师颜面扫地的造假!比如三氯氰胺、比如上海交大的获得的国家奖造假
投资?什么投资?科研?你大概没有在科研院所工作过吧?很早前,就有国家拨款的项目国家哪有不验收通过的道理这样的潜规则。制造业更是没出息,钱都进房地产了。为什么,因为在中国盖房子,竞争对手都是中国人,如果造汽车、机床,竞争对手就是外国人了
我们超越了对手?超越了那个对手?在什么方面超越了?
你该不是到这里来讲政治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4
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32:272011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1-01-04 10:35:17迷宫蛋
日期:2012-02-28 15:50:28火眼金睛
日期:2016-06-30 22:00:00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0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iyiyicz 于 2016-9-30 09:04 编辑
meyerzjj 发表于 2016-9-29 22:46
楼上考虑问题,好象一直在说日本的好,中国人不行,怪管理思想不行,怪职工素质不行,怪操作人员不行,就是 ...

我还真没猜错,你是想做普遍适用的软件
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企业的各个部分,包括销售,采购,生产,外加工,车间,统计,外贸,成本核算,出纳,仓库”,这些业务你能做哪一项?能顶班上岗?不知秦汉何论魏晋?
第二:如果你真正在几家企业认真的实施过,那你一定改知道:越是贴近实际,通用程度越低。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4
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32:272011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1-01-04 10:35:17迷宫蛋
日期:2012-02-28 15:50:28火眼金睛
日期:2016-06-30 22:00:00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14: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iyiyicz 于 2016-10-1 14:46 编辑
meyerzjj 发表于 2016-9-30 10:19
以上大部分岗位我都从事过,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如你所说的顶岗上岗,都没问题,做机修工也行。而且从事的远 ...

“参数驱动很难实现”
由于没有涉及具体内容,不清楚是从哪个角度讲的。
大概在五年前是认为模型在参数驱动下实现成组技术不容易。而现在说很难实现就不太靠谱了。首先,每个模型覆盖面不要过大(特别学术的语言就是模型单元粒度适当);其次,对于较难的变型结构,如箱体变型、如传动形式变型,在新的思路(新的数学处理方法)下,适当变型没有问题,绝不是变型稍微复杂点就做不到。
这个行当得特点之一,不说过头话,比如在尺寸传递,往往只是谨慎地说:在什么什么情况下通过验证;特点之二,软件不是由学计算机的人编写的。

至于说浙江
浙江工业如果不算轻工业,制造业并不强。以前,由于东南沿海是战备一线,国家不投资,国有企业很少,链条在杭州就算是著名企业了。后来是民营企业撑起了一片天。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只要转上一圈,就能看出他们出身于家庭作坊,而且仍然还能回到家庭作坊里。注意家庭作坊不等于家族企业。我没有看不起家庭作坊,可你都折腾几十年了,不能还是家庭作坊水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4
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32:272011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1-01-04 10:35:17迷宫蛋
日期:2012-02-28 15:50:28火眼金睛
日期:2016-06-30 22:00:00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0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iyiyicz 于 2016-10-1 14:44 编辑
meyerzjj 发表于 2016-9-30 10:19
以上大部分岗位我都从事过,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如你所说的顶岗上岗,都没问题,做机修工也行。而且从事的远 ...

参数驱动?机器都还未稳定,如何来的驱动生产?谁又给CAD工程设计来修正?
这个问题之前已经讲过了。这是针对成熟的制造企业,批量轮番生产。这样的企业采用大规模定制才有效果
批量轮番生产的产品,是已经量产(这是日本话,中国话是通过试验、小批量试制、定型等。在ISO16949中有一个批准流程)的产品
机器还未稳定,至少至少说明工艺还没有定型。高度融合的变型设计方法也就无从下手了。对于成熟的制造企业,此过程是和批量轮番生产隔离的。

通过来来回回的讨论,明白了你做的并不是大规模定制的辅助软件,而是名为“大规模定制”实质却是其他的东西。如果真是做了大规模定制,这些概念不可能不清楚
大致的线条我再给你捋一下
1)在CAD软件环境下作的是工程技术工作,目标是出设计文档、工艺文档、标准化文档。这是最基本的。如果企业还有能力,还可以涉及质量管理的文档(也就是走ISO16949流程),这就更加复杂了,而且中间还有一个大的步骤。我并没在这里说。
2)生产管理部分还是由ERP来完成。之所以(1)的内容重要,是因为MRP中排产要用“F-model”,提供不了准确的工程数据,那只不过是纸上谈兵。F-model目前在ERP中用的不多,在全世界大约有一多千家工厂是用采用F-model的ERP软件。从我们常见的ERP改Fmodel难度不是很大,但工程数据准确是先决条件。
3)理论上,目前想要保持工程数据长期准确,并且随时可用。除了我讲的方法,还没有见到别的方法。这方法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其不断改进完善的时间怎么也有四五十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30#
发表于 2016-10-1 09: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 祝楼主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 横刀立马 腾云驾雾 飞黄腾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TOP技术积分榜 社区积分榜 徽章 团队 统计 知识索引树 积分竞拍 文本模式 帮助
  ITPUB首页 | ITPUB论坛 | 数据库技术 | 企业信息化 | 开发技术 | 微软技术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IBM技术园地 | 行业纵向讨论 | IT招聘 | IT文档
  ChinaUnix | ChinaUnix博客 | ChinaUnix论坛
CopyRight 1999-2011 itpub.net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 
京ICP备16024965号-8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15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4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