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这个谁掌握的用户多,谁就可以生存的IT商业圈里,掌握用户数据你认为算是掌握用户隐私么?
答:这个首先要看掌握的是什么数据,如果是公共公开的数据,那就不算。比如人大代表名单,职务和单位这些。就连政治局常委的出生年月和从小到大的经历都在百度上可以查得到。
凡是说涉及隐私的基本都是不能公开或者见不得光的。就拿兴趣爱好来说,如果说某人喜欢下棋,那么可以公开,但是如果说这个人喜欢赌博,那么就不能公开。再说国家领导人连自己的财产都对全国人民做了公示。这些都是说明坦荡的。但是很多干部不敢公示自己的财产和收入,说这个是隐私。其实就是见不得光罢了。如果想周总理那样,别说对国内了,对全世界都公开了,哪里有什么隐私之说?也有的明星结婚就说话了几个亿,不怕说。但是如果一个市长结婚花了几个亿,那么就不敢说了。
小结一下,看这些数据是不是可以公开,可以公开的不算隐私,不能的就算。至于怎么界定,那还是看这些是不是可以见得了光,会不会引起非议。
2. 既然有正常的市场,那就必然会有出现黑市的可能,你认为怎么能避免数据黑市的形成呢?
答:避免,从两个角度来说。可以避,尽可能避,但是做到免不太现实。只要有利益驱动就会去做,要做到免除非是无利可图。或者弊大于利才不会有人去做。
避就是采用手段监管。首先政府出台法规,考察收集机构的资质和人品,不满足的不允许进入市场。凡是进来以后获得数据进入黑市的,将所有获利没收,并且罚款至少10倍获利的重罚。
3. 数据的产权,是现在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权益,怎么样才能保护数据的产权,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首先数据收集是合法的,窃听,偷拍等违法的没有产权的保护。其次,谁收集谁掌握产权,如果产品是非人工收集的,那么软件和硬件谁制造谁享有。或者说谁购买了软硬件,那么就是软硬件的收集数据的产权享有者。应该和著作权,专利权一样的。
4. 以前,产品是数据的价值载体;以后,数据是产品的价值载体。对此你怎么看?
答:以前数据是孤立的那么就是那样。现在数据可以联系起来发挥挖掘价值,就是数据加工和数据分析。那么自然角色做了改变。一个软件如果是静态的没人会去用,就是因为数据才会动起来才会有意思,有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