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sydongsun 于 2016-1-7 09:24 编辑
看看了大家的讨论,我来说说,数据迁移,SAP主流的技术:
1. Client拷贝;(典型应用场景:比如用生产机的client拷贝得到一个测试系统所用的client),虽然不够快,但是简单好用。注意拷贝过程中的数据库日志和空间不要满了。
2. 同构系统的基于数据库的备份恢复的方式,得到一个新的系统。(典型场景: 比如服务器更换为新的更好的,但是操作系统的平台,数据库系统的平台保持不变,或者也使用生产系统,来得到一个新的集成测试系统)。这种方式的要求是平台,数据库版本版本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速度是非常快的,比如对Oracle数据来说,对生产系统的停机时间是非常短的,因为我们只需要把生产机停机时的,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文件,控制文件等拷贝到临时的磁盘上即可。如果是SSD的硬盘,现在的速度都可以达到上百兆每秒了。可以想象10T的数据拷贝下来也用不来多久了,通常企业的几T的数据,30分钟足够。到另外一个新的系统中产生新的系统,也是非常快的。因为没有数据库内容的导入导出,直接是基于数据库文件的数据一致性的恢复过程。这个过程如果需对实例名修改,在完成得到一个新的系统之后,需要对系统做一些配置上的修改。
3. 第三种类的方式,基于SAP的migration向导的数据导出,再在新的系统导入,支持异构系统(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不同数据库的版本,甚至不同的数据库)。这种方式虽然稍稍慢一些,但是也操作简单,速度没有方案2那么快,但是自由,没有什么限制。尽管稍稍慢一些,但是异构系统生产系统迁移本身是一个大动作。如果确实需要2-3天,那么就2-3天,和管理层争取时间即可,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比如国庆假期,或者周末。如果业务停顿确实损失较大,不太容易,导入新的生产机的所需要的那段,可以让用户继续在原来的系统中做业务,比如关键的生产。至于其他财务,销售,采购等业务可以暂时先不做进系统,等新的生产系统导入好了。让用户再在新的系统手工补上同样的业务即可。
还有一种我想象的方式,就是方式2和方式3的结合,先用方式2而得到一个系统,然后再基于该系统导出数据,生产最终的目标的异构系统。
我的建议。如果是采用的其他的方法。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验证可行性。关键这个东西还不是那么方便做测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