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有云服务成本高,利润低,盈利只是暂时?
很少有为建公有云而公有云的。大多数是使用闲置服务器,如阿里、亚马逊,因为电商使用大量服务器,在非峰值期间(非双11),服务器资源大量闲置,因此才变一部分服务器资源为云计算的。
少数非电商厂家自建的云平台,主要是从DC运营、托管主机服务转过来的,只不过是物理主机、虚拟主机换成了云主机。
还有个别卖概念的,比如华为之类。你订多少,它建多少。
2.企业虽然对云已经认可,但是上云途径还不是很明确,混合云是目前国内企业认可的主流模式,公有云成为普惠科技还为时尚早?
小微企业上云省钱,在前景不明的时候,小微企业讲究轻资产,一切都是租的,想关门随时关门,不爱花钱投固定资产,上云划算。
混合云是部分省钱+机密数据自管的方案组合,与技术因素倒关系不大,大中企业有选择这样的。因为自建数据中心太花钱了,老是更新也太花钱了,运维也费钱,能省一部分是一部分,但关键数据还是不愿意放在云上,可以把一些外围的、前端的、非关键的系统放在云上。
公有云的问题还是安全和技术保障问题。出了事谁负责,这个问题没想清楚,服务商不愿意想,客户不敢想。不愿意想+不敢想=不敢做。
3.公有云安全性仍是用户关注的重点,很多数据安全问题仍不能很好地解决成为目前企业向云迁移的一大困境?
主要安全说的太虚了。
所有数据都在服务商处,所有应用都在别人的平台上,丢了、泄了、被篡改了、宕了、访问不了了,谁负责?
服务商对于小用户可以开个免责声明,但对大客户是万万不敢的,但承担责任也是个说不清的问题,法律的边界在哪儿?技术的公正在哪儿?丢了数据到底是谁的责任?
如果在技术上说不清,法律上也说不清。
说不清的事,大家不愿意做。
我建议大家还是把安全讲细,说细,拿出具体的方案和证据来,给客户一信心,这样才好推进公有云的安全性。模模糊糊的东西,谁都不放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