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瓷骨MM 发表于 2013-1-11 10:01 ![]()
虽然我一贯支持 醉眼,但是这个问题上面,我是完全赞成 ddufkd的 。 他说的 就是我的心声。
当前我们选的 ...
MM说的及是。
今年支持的多个项目的成本方案中,有3个有及时成本的要求,当然并不是实际成本(也是历史成本)也不是标准成本,而是属于正常成本法(我们产品称之为吸收成本,非财务意义上的吸收成本)的核算。
正常成本法外购材料和自制件大多使用移动平均核算,外购材料使用历史成本,生产成本核算中的间接费用使用生产资源的预定费率根据产量或实际动因来吸收成本。
客户是非常想及时知道成本发生的情况,当然这类客户使用正常成本法也是基于已有至少3年的实际成本基础上进行的费率的测算,生产相对均衡稳定,经过半年的使用,其与实际间接费用差异并不是很大。
特别是项目型企业,如通讯设备生产/安装,越来越推崇该实践,在生产成本核算上他们称之为定额成本。
阿米巴经营核算之风挂起后,好多老板开始思考如何推行经营会计核算,而非传统的财务/成本会计核算,对于成本数据的诉求更是希望及时,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传统的财务核算基于历史成本法的计量,所以生产成本核算都是月底进行,大多还是采用月加权成本法,最后算出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
并且在单法人多工厂组织核算模式下,其实使用标准成本或正常成本法更有优势,实际成本法下,这种工厂组织间的相互调拨、材料\产品互供,互供关系成网状,月底核算成本就不知道哪个工厂先算成本了,造成的成本偏差是较突出的,SAP、ORACLE标准成本法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相比ORACLE,SAP的物料帐还是比较靠谱的,这种差异进行了分层分配。
NAV2013的实际费用分摊功能应该是和SAP物料帐殊途同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