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ccwlm741212 于 2012-10-15 09:10 编辑
标致巨额投入搁浅
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不久,开始着手MRPII项目的设备,目标是实现全公司订单、生产、库存、销售、人事、财务等的统一管理,以提高公司运行效益,增进企业经济效益。
1988年公司开始投资计划。由于中法合资的性质,法方总经理和专家在决策层中起决定作用。他们照搬法国标致的模式,决定搞MRPII,设计网络使用20年。1989年企业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企业信息网,1992年又实施了比利时MSG公司的MACH7财务系统,1993年开始实施零配件销售管理系统SMS。总投入在2000多万法郎。
假如路子走对了,网络应该发展得很成熟。令人遗憾的是,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的企业信息网事实上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主系统十几个功能模块,已经启用的仅有非生产件的库存管理模块MHF,不到该软件内涵的1/10,1993年后就没有多大进展;MACH7财务系统仅完成凭证录入、过账、对账、关账等功能,报表只能用微机处理;PMS人事系统准确地说只是一个数据库,只有输入、修改、删除功能,没有查询,报表及各种统计均靠微机进行。整个来看,投下巨额资金,网络的效益却与当初的宏图大略相去甚远。
====================================================================================
其他原因,我就不说了,我觉得主要是选择系统的软件和应用环境,“他们照搬法国标致的模式” 看到这个,失败的主要原因大家应该有素了,另外大家要注意一个时间:1988年,那是什么年代? 我们重点看看他们的生搬的系统:
GCOS7是一套相对封闭的专用系统,其速度与现在相比明显太慢,终端通过2400~9600bps的Modem与主机通讯,反应速度可想而知。由于外界电磁干扰,导致终端经常性宕机,用户方面的反映比较强烈。目前在中国地区只有广标一家尚在使用GCOS7操作系统,供应商已不再在中国继续对其投资。在IMS7实施之初,GCOS7已勉为其难。从几年前开始,供应商就难以提供有效的维护。
基本操作系统采用GCL命令语言和作业递交来完成,比较复杂。IDSII数据库是网状型,没有成熟的理论支持,自行开发困难。其数据查询系统IQS操作十分不便。开发及使用人员都需经过长期的、昂贵的专业培训才能正常工作。
那个年代 ,人们对电脑的应用希望是巨大崇高的,本来以为可以坐着天上飞飞,结果发现搬过来的是给自己身上挂一堆沉重的废铁。。。。固然有其历史原因,可我们都明白,"上帝给了我们眼睛,是为了寻找光明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