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强化交流心理
□ 语言交流三要素
我们须由经验(发生的事情)、行为(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及感受(随经验及行为而生的感觉与情绪)来叙述自己的事情,或倾听别人的事情,才能真正掌握语言沟通的三要素。
经验
指遭遇的事件
2.行为
(1)外在:其他人可以观察到的事件。如“他不断告诉别人我不诚实”、“过去五年间,我换了七个工作”。
(2)内在经验,别人无法看见。如“我有高血压及严重的头痛毛病”、“夜里睡觉,我常梦见被卡在固障的电梯里”。
1.行为?指表现或拒绝表现的行为:
(1)外在:别人能观察到的行为。如“我对他生气时,就撕他的画出气”、“当他说我不是男子汉时,我气得不吭一声”。?
(2)内在:在想像世界中表现的行为。如“我在心中复述着我对他说的每一名话”、“我每天都想着怎么把他顶回去,痛骂他一顿”。?
3.感受?
指在行为表现之前、之时、之后或潜藏在心中的感觉与情绪,并使经验与行为添上了色彩与强度。?
(1)外在:形之于外或谈及的感觉与情绪。如“当他说我做得很好时,我高兴得眉开眼笑”、“他没有打电话来,我觉得好失望”。?
(2)内在:心中的情绪与感觉被刻意的压抑住或不表示出来。如“当他当众卖弄自己时,我心中气得半死”、“他伤得我好深,可是我装作没事”。?若我们以具体的方式来说明经验、行为及感受,并叙述事情,则沟通的过程将更明朗、清楚与完整。?
? □ “我”信息的沟通
“我”信息的沟通技巧,可以协助沟通的双方更能认清感受、传接回馈以及要求对方改变行为。?
当双方关系重要而又互相信任时,传达“我”信息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如果对方的行为难以忍受,而且彼此之间有极大的困扰时,便有必要表达出来。我们往往都是假设对方知道我们的感受,可是没有人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如果要别人了解,我们必须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以及对他的期望。?
1?“我”信息的内容?
(1)确认自己的感受。?
(2)说明产生感受的原因。?
(3)说明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1)说出我们希望对方的行为做何改变。?
例如:当--------,我---------,因为-----------,我希望你----------.
? 有时候双方沟通的信息不清楚,左耳进右耳出,毫无进展。突破沟通障碍需要冒一点风险,而“我”信息可以直接了当地说清楚,帮助你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侵犯他人,同时也是取代被动攻击行为的好方法。?
1.小心你的权益被侵犯?
在被动的互动过程中,个人时常提供对方侵占自己的权益或占自己便宜的机会(“我想
你不会愿意教我怎么做这个进度表吧!”、“你想不想去跟这个客户联络呢?”)。在这种情境中,对方很容易便拥有控制权而侵占你的权益。你有权利要求对方,当然,对方也有权利拒绝。可是,当要求十分具体清楚且合理时,成功的可能性便增加。?
在攻击的互动过程中,个人以牺牲他人的权益来获取自己的利益(“你是一个粗鲁的莽夫,做事从来不用大脑”、“我已经厌烦你自以为是的高傲姿态,你嫌我做不好,那以后你自己来”)。攻击性的互动,经常型僵了沟通的气氛,很可能导致激烈的争执。?
在沟通过程中,如果能充分了解双方的经验、行为与感受,又能以“我”信息来陈述自己的情况,则沟通将能具体而顺畅。
哈佛头脑体操??
强化交流训练??
1.程序
(1)概念说明与活动说明。
(2)替成员戴上头盔,成员不能看到自己的头盔,其他成员也不可泄漏。
(3)成员除了不知道自己的头盔是什么之外,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他成员的头盔内容。
(4)提供讨论话题,要求每一个成员自然地与别人联络,特别强调每个人做他自己,是角色扮演,也不必猜测自己的头盔内容,只要按自己的意思反应。当别人反应时,要遵从对方头盔上的指示语对他有所反应,再次强调,不准告诉别人他的头盔内容,但需要按指示语做联络反应。
(5)二十分钟之后停止联络,并请每位成员猜测自己头上的角色和指示语,然后将头取下大声念出来。
(6)团体统整。可请成员分享,在本活动中是否联想到生活中有哪此事件,可以修改“我
”来表达,而能更有效地达到沟通的效果。
2.活动器材
事先做好头盔,将指示语写在硬卡纸上,用绳子在两端系牢,绑在成员额头上。
3.注意事项
(1)若是成员人数超过头盔清单数,多余的人可列为“加冕员”,并于活动进行中担任“观察员”。
(2)视时间许可,请成员提出实例做角色扮演,确实体验语言沟通三要素至少以及“我”信息的内涵。
(3)于团体分享过程中,择取适当时机,邀请二位成员念资料,对焦与不对焦的联络,请成员讨论二者的差异,及其中所运用的沟通技巧与影响。
4.资料
[之一]〓信息交流范例
1.情境
一位三十五岁的男士,大学电子系毕业,在某电子公司已任职五年,此次公司业务主任空缺,他想:“我大概没希望,因为我一直是个倒霉鬼,虽然我的工龄比其他竞争者长,但这年头已经不兴这一套了,什么敬老尊贤、长幼有序,根本就没这回事!我看这还是别做白日梦了。”
2.经验
指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件。本例中的经验部分是指他在公司颇为失意,虽然有主管职位缺额但他觉得轮不到他。
3.行为
指做了或没有做出来的行动。本例中的行为部分是指:“我还是别做白日梦了。”
4.感受
指伴随某种经验或某行为所引发的情绪或感情。本例中的感受部分是指:“我大概没望,
因为我一直是个倒霉鬼。”
[之二] 引导交流的方法
1?引导对方说出“经验”的示例
(1)我看得出来你很生气,但我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我知道只要你一看到他就变得十分烦燥,但我还是不了解,他究竟做了什么事, 让你这么生气。
(3)你说你工作很不愉快,你是否愿意告 ,办公室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什么因
素使你不愉快。
2?引导对方说出“行为”的示例
(1)二个星期前,年终考绩报告出来了,你说你觉得轻松了不少,因为结果还算理想,只是比老王稍差,你觉得有点沮丧,因此生活变得较杂乱,告诉我你最近都在做什么?
(2)当经理把你的报表丢回你的桌上之后,你做了什么?或想做什么?
3?引导对方说出“感受”的示例
(1)你暗中发现他获得了你失去的工作,你怀疑这是因为你是女性。可以想像得到,在过去的一星期,你内心感受一定十分复杂,愿不愿意说出来呢?
(2)当你的主管当着其他同事的面指责你的错误时,你呆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我想你的感觉可能相当尴尬难堪吧?
[之三]“头盔”讨论提纲
(1)在团体角色压力下及被“贴标签”的情况下,有什么感受?
(2)当别人以他的“刻板印象”对待你时,你要如何反应?“我”信息是否有助于沟通?或是你会采取逃避、攻击等反映?
(3)了解别人的“经验”、“行为”、“感受”对你的沟通有什么益处?在刚才的过程中有哪些状况可以运用?
(4)生活中人哪些时候我可以用“我”信息及语言沟通三要素来互动,请大家一起来练习。
? (5)对“交流与不”的体验,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其中的有效沟通结果?
[之四] “头盔”清单
1.无知者:命令、控制、指挥“我”。
2.伙计:警告、威胁“我”。
3.犯错者:训诫、说教、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4.迷途羔羊:给“我”忠告,提供解决的办法或建议。
5.重要人物:依顺“我”,听“我”教导、谈论、推理。
6.小人物:判断、批评、责备“我”或对“我”不以为然。
7.攻击者:中伤、归类、揶揄、大家都躲着“我”。
8.专家:请“我”分析、诊断,“我”学有专长。
9.受挫者:给“我”肯定、赞美及正面的评价。
10.土地公:向“我”寻求同情、安慰、支持及解决烦恼之道。
11.嫌疑犯:对“我”质问、探询、盘诘。
12.小丑:要“我”讲笑话,拿“我”寻开心,挖苦“我”。
13.经验者:请“我”叙述事情的大概。
14.感受者:请“我”说出“我”内心的感觉。
15.行动者:请“我”说出“我”想怎么做或做了什么。
16.对焦者:请“我”说出“我”的意见、想法,但不评价“我”。
17.坦诚者:请“我”说出“我”的需要、感受,不嘲笑“我”。
18.催化者:请站在“我”的立场体会事情对“我”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