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一点认识:
1。实际上,类分析并不是在架构分析之后出现的,而是在use case分析中就已经出现了。当然,在这个阶段中,我们所做的类实际上是一种high level地分析。和最后的细节设计阶段定型的类相比可能面目全非。但是,这个high level analysis是作用例分析的必不可少的基石。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整个系统设计,sequence diagram,collaboration diagram,就没有任何基础。系统架构设计也是在这个high level analysis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细节设计则是对这个high level analysis的一种细化。所以最终的产物,虽然和最初的high level analysis的结果相比差别很大,但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人是个思维动物,而思维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跳跃性。所以,系统架构设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面的用例分析,但是,却并不一定真的要等到用例分析做完了之后才能开始。一个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在得到了项目之后,很可能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或者几个系统架构设计的方案,所差的,只是需要结合具体的要求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
至于类分析的方法,要看具体的开发团队而言。如果团队中的成员之间已经有相当的默契,而且大家都是比较熟练的开发人员,那么类分析的大部分完全可以交给程序员去做。反之,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还没有太多的默契,而成员之间水平相差较大的话,架构设计和类分析之间的衔接就需要比较有技巧,要因人而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