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unchwei

未来百年供应链学术研究的六大猜想(请批评)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1
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7:22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20:18 | 只看该作者

中山大学徐东升教授在课件中表达的几项观点

关于编程、数学和统计skill对某些管理学高层次人员的意义:
在数学和物理专业, 最大的雇主不是哈佛或者普林斯顿, 也不是橡树岭或者洛斯阿拉莫斯, 是高盛.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直到今天,到了美国, 对个人还是颠簸不破的整理. 对企业, 用好数理化, 是在数字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手段. 虽然, 我觉得这数理化的理化二字, 可以改成信统, 信息技术的信,统计的统,包括了对信息的编程和统计分析.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就是数学的生存.

关于如何掌握知识:
How to Master?
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
I hear it, see it, do it and explainit to others, I master.
注:这个说法和教育模式有关,它好像是说给本科学生听的。和学术研究关系并不算太大。

注:徐东升教授大概是中山大学迄今为止在供应链方面最强的几个人之一。不过,他不是最强的。

[ 本帖最后由 punchwei 于 2009-4-21 22:05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7:22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22:01 | 只看该作者

谁最牛,看这个一目了然

根据各大学在MS,MSOM,POM,IIE,OR等刊物的相关领域编委会中的成员数量,大致可从一个侧面估算出该校在本领域的活跃程度。
注意,其中,要给MS较高权重。
MIT、宾西、斯坦福是最牛。大致点数为6以上。关键是,他们各有一两个人给主要刊物掌舵,也就是editor-in-chief之类。这三位舵手是Graves、Cachon、Hau Lee。
其次哥伦比亚。点数大致为5。
杜克、佐治亚理工、华盛顿圣路易斯、Berkeley为4.
密歇根、明尼苏达、纽约大学、Texas at Austin为3.
法国Insead、北卡、西北大学、港科大、Koc 、Dallas、Southern Methodist为2.
而点数为1的大学较多,暂不列举。
由此可见:
人大目前的两个年轻教师均是毕业于点数为1的大学。
清华:点数为6、点数为3各一个。
北大:点数为4、点数为1各一个。另外,该校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有一个西北大学毕业的龚强,点数为2.不过他近几年来好像不太专注于供应链了。
上财:点数为4一个。
中山:HKUST毕业的宋海清点数为2。徐东升其实是清华博士毕业,点数为0。
复旦:戴悦、冯天俊虽然是美国主流大学毕业,但点数为0.反倒是HKUST毕业的尚蔚鑫点数为2.
华中:HKUST毕业的徐和点数为2.
西安交大:HKUST毕业的张盛浩点数为2.
上海大学:点数为1的一个。
上海交大:刘少轩、郑欢虽是海龟,但点数均为0。至于院长陈方若,其实目前其学术活动主要还是在美国。
浙大、浙大、武大、中科大、重庆大学、北航、北理工、北交大、北科大、北邮、北化工,悉数来自点数为0的大学。
厦大、大连理工、东南大学、南开在引进海龟方面,暂没有了解其进展如何,估计即便有动作,也顶多就是招到点数为1-2的人。
南大按理说能找到点数比较高的人。但他们在历史上在供应链方面并不是特别强,缺乏规模效应。所以,要招很牛的人,可能还得过几年。

预计,今后几年,清华、北大能够率先招进来点数为6的毕业生。
通过这个比较分析,可知,就本学科而言,国内高校的大致排名是这样的:
1清华(多年位居榜首,估计没问题)
2北大(经常保持第二名,应该没问题)
3上财(但是,上财的本专业规模小,趋势不好预测)
4复旦(学科规模大,保持一定名次是问题不大的)
5人大(已经有两个很像样的美国海龟。并且位处北京,便于北大等校的人合作。)
6-8中山、华科、西交。他们近年来都是招到了HKUST的毕业生。
9上海交大(学科规模大,但在进牛人方面还有待努力。这些人积累多了,或者进了新人,不排除把上海交大一下子拉升到3、4名)。毕竟,上海交大处在这个名次,感觉挺不正常的。
10上海大学、武大
12其他大学

除了这个排名标准,还有个排名标准,就是看所进的新人(很年轻的人)的学术水平:
1-管理1-清华--名校、本校。毕业前一年第三作者投POM;毕业前一点第一作者投OR。
2-管理4-北大--名校。研究的第二年投IJPE,第五年投EJOR;毕业前两年投MSOM。

4-管理5-上海交大--毕业前一年第一作者投出MSOM;毕业前夕投出OR,之后紧接着投出POM、OR。
21-管理6-人大--毕业前投出MS,另外有2-3个正在写的;毕业前一年投出COR。
6-管理9-复旦--毕业前投出MSOM;毕业之后两年刊出IJPE,AOR,三年刊出NRL。
8-管理8-中山--毕业后三年内投出COR,OR,EJOR;毕业前一点投出MSOM,ORS。
90-管理18-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前一年第三作者投MSOM。

10-管理7-武汉--博士第二年投JSSSE,第三年投IIE,博士后第一年投OR。
12-管理2-西安交大--毕业后两年内投出IIE,MSOM。
9-管理12-华中科技--毕业前一年投出CIE;毕业后二年内投IIE,三年投POM,OR。


31-管理37-北京理工--硕博连读5年,其中博士第1年投出IJOPM实证,第二年投出IJPR实证,第三年投出IJPE。
22-管理21-北航--毕业前一点投出JORS。

7-管理28-中科大--毕业前发一堆国内一流刊物论文,以及一两个破SCI。当然Yugang Yu的情况没有考虑进来,不过他并没有留校,所以在这里不用考虑他。
27-管理15-重庆大学--清华陈剑处毕业,只有一堆国内一流刊物论文。
3-管理3-浙大--朱道立处毕业,估计也就一些国内一流刊物论文。

59北京交通大学--估计也就是EI等级。注:这个有变化。09年中进了华国伟,绝不只是EI,而是IIE之类在审这种情况。
42北京科技大学--几个EI而已。

把两个排名标准结合起来。基本上人们心中也就有数了:
清华、北大。这是第1档次。
人大、复旦、上交、上财、中山。这是第2档次。
武大、西交大、华中科大。这是第3梯队。
其他大学,由于达不到一定水准,所以暂时不做评价。
注意,这些大学的风格、规模都不相同。所以,这个排名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

再过个8-14年,清华、北大,大概可以达到和香港科技、香港中文水平、规模均基本相当的地步。那时,可以把香港的大学也放到这个排行榜里来。

还有另一个排名标准,那就是按照合作者的水平。
按照这个标准,上海交大的排名可以再提高一些。

[ 本帖最后由 punchwei 于 2010-1-5 15:52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7:22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22:09 | 只看该作者

那么,现在,少数人就知道了要跟哪几个大学的人叫板。

首先是MIT、宾西、斯坦福。
其次哥伦比亚。
再次是杜克、佐治亚理工、华盛顿圣路易斯、Berkeley.
当然,你不能只是抄人家。那没劲。
有些核心竞争力是永远无法复制的。就是手把手教,都学不会的。

[ 本帖最后由 punchwei 于 2009-4-21 22:17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7:22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22:13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提醒国内本领域前5名大学(清华、北大、复旦、上交、人大)(注:发现华中科技大学比我原来想象得要厉害):
进人要讲究搭配。不应一味招某个风格的人。例如,实证和建模的人都要有。在建模的人里面,分析对象为企业内、跨企业的都应该有;服务业、制造业、零售业的都应该有。
当然,同时,也要尽量突出自己的风格。

[ 本帖最后由 punchwei 于 2010-1-5 15:55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7:22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6:13 | 只看该作者

麻省MIT的运作管理方向博士生入学之后的几个要求

和许多其他大学一样,大致包括
1.课程。分为4种课程:宽度课程(这方面课程要求往往用本科、硕士时候修的课程就可以满足了)、基础课程(是一些基本的、关于研究方法的课程)、major课程(由学生所在的研究方向的教授们所提供的课程)、minor课程(通常是别的院系的课。这种课也可以在别的大学选)。所需选的课程数量并不大,这4种课程的数量要求是3/3/3/2。
2.General Examinatiion。一般在入学2年之后。
3.开题报告(Thesis proposal)。这个要口头演示。
4.Thesis的写作、演示、评估。Thesis可以是像book-chapters一样,也可是几个essays(通常是3个)。若是采取essays集的形式,一般至少得有两个essays是学生单独撰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7:22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01:03 | 只看该作者

根据西北大学管院的一个slide

注:西北大学在运作管理方面是相当强的。其Kellogg管理学院整体水平也很高,在FINANCIAL TIMES MBA 2006排行榜排17名,而16名是Berkeley。

PhD训练你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通过助研、助教、各类presentation、实习、课程学习、写thesis,能够提高能力、积累知识

在研究方面,有几个原则:
重要的问题
严谨。
相关。和学科、企业、社会相关。
新颖。问题是新的。
研究mission应该是成为产生相关知识的世界级leader。

资助机会:学费全免、fellowships(大概是助研、助教)、健康保险coverage、学生贷款
PhD学生应该:
大量阅读
管理时间
了解研究工具:文献、统计等
熟悉在线资源、human资源
和其他PhD学生、faculty合作

PhD项目招怎样的人:
好奇
乐于学术研究
最好有研究经验
最好有社会或与数学相关的学科背景
强的推荐信
强的学术背景
和faculty的学术兴趣很好地fit
了解phd program

[ 本帖最后由 punchwei 于 2009-4-23 01:06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95
管理团队2007贡献徽章
日期:2007-09-26 00:03:14信息化板块选型征文获奖徽章
日期:2007-09-07 11:21:25信息化板块选型征文参与徽章
日期:2007-09-07 11:22:27ITPUB北京香山2007年会纪念徽章
日期:2007-01-24 14:35:01ITPUB元老
日期:2007-05-11 14:09:35ITPUB北京九华山庄2008年会纪念徽章
日期:2008-01-21 16:50:24玉石琵琶
日期:2007-01-25 16:53:11铁扇公主
日期:2007-08-15 17:18:03嫦娥
日期:2007-08-15 17:19:15紫蜘蛛
日期:2007-08-15 17:19:39
27#
发表于 2009-4-23 09:50 | 只看该作者
  插科打诨的加入一些了


供应链研究十大猜想之一
有专家预测,将来人可以作为商品进行生产和销售。

---不知道“小姐“算不算? 如果算的话,做做皮条客也许就能弄明白


供应链研究十大猜想之二
当供应链中的消费者和制造者合而为一时,情况将会怎样?

---原始社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应该同体吧?难道天道轮回?


供应链研究十大猜想之三
当一切挑战化为乌有时,供应链应怎么管理?

---  都乌有了,人都没了,那还需要研究什么供应链呐!

供应链研究十大猜想之四
供应链中的信息和物质若可以相互转化,情形将会怎样?
若通过物理学的进步,信息可以转化成物质,物质也可以转换成信息而以光速或超光速传输。这时候,供应链将如何管理?

要知道,信息的物质载体是具有极低的复制成本的,就像微软的软件copy一样。

  --- 这个太科幻了! 也许未来到处都是光纤?! 高速公路,轨道,什么都没有?饿了,连根光纤到组织体里面?!


供应链研究十大猜想之五
这个猜想有点综合性,它柔和了地外文明、动物和学习能力这三个关键要素。

具体而言,外星系地外文明、地球上和地球以外的一切动物,这些生物之间的交易、繁殖、学习发展,是否都需要用一套扩展后的供应链理论来加以研究呢?

另外,既然考虑到了动物,那么,植物、无机物、有机物、动物之间的关联性就不能不加以考虑。

  

随着全部动物的智能化、人类与动物的沟通能力大幅提高、以及人类与地外文明的接轨,这种情境将变为可能。

  
———我的天空也闪起了5颗星!


供应链研究十大猜想之六
从上面的这些猜想中,不难看出,运作管理研究和科学技术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因此,科学技术和运作管理的脱节就成了一个必须克服的问题。

就好像是供应链主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内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越来越多一样,科技和运作管理的协调,也将变得日益明显。

----也许“弦理论” 可以解释这些吧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7:22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7 小辉 的帖子

暗物质将来也对供应链有影响。这种影响现在当然还没有发生。
关于人作为可购买或租赁的产品,小姐算。代孕也算。领养也有关。但是,这些在古代就有了,远远比不上将来基因技术大发展之后的盛况。
如果说反对购买人的话,那么雇佣是否也是违反道德的呢?如果雇佣不算背德,那么就是说,购买人的劳动不算不道德,而购买人,则有可能不道德。
以前,其实就可以转变人的所有权,例如奴隶之类。
从道德角度看,似乎应当尽量避免把人当商品。所以,将来情况如何发展,有待思考。将来,道德因素可能在供应链研究中有一席之地。
机器人显然是商品。但是,生物体的设计、制造,特别是有智能的生物体的设计制造,怎样有效地开展。它的成本、价格,如何计算。是否应该把智能生物标价、销售。智能生物和非智能生物如何划分。
现在的IT和电子制品业的巨头,像Dell、IBM、HP、Kodak、Xerox,在未来生物技术爆炸的年代,可能会显得过时。
不过,IBM、微软、google这样的公司在未来几十年后,可能仍会发挥一些作用,大概至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一些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的技术,另一个是在人机结合的角度上的贡献。

总之,事情了很复杂。将来,主要学科都要融合。将来,仅仅从供应链本身去考虑问题,是视野太窄了。现在,就已经有这种趋势了:经济、技术日益渗透到SCM研究中来。


其实,除了第一个帖子说的事儿,还有其他一些更近的东西,例如5-15年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另外,考虑画一个大致的时间表,表明大约什么年代会产生什么新技术,从而导致供应链管理受其影响。
一个历史时期,只能重点解决一个历史时期的事儿。
关于未来社会情况的构想,有很多信息来源。好像有相关的研究机构。
其实,学者们所研究的,基本上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儿。

[ 本帖最后由 punchwei 于 2009-4-23 19:32 编辑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7:22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01:38 | 只看该作者

re

reply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7:22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03:45 | 只看该作者

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TOP技术积分榜 社区积分榜 徽章 团队 统计 知识索引树 积分竞拍 文本模式 帮助
  ITPUB首页 | ITPUB论坛 | 数据库技术 | 企业信息化 | 开发技术 | 微软技术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IBM技术园地 | 行业纵向讨论 | IT招聘 | IT文档
  ChinaUnix | ChinaUnix博客 | ChinaUnix论坛
CopyRight 1999-2011 itpub.net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 
京ICP备16024965号-8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15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4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