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pd1982626

方丈大哥及各位高手,请教CO标准成本下实际成本的计算,很急!!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140
在线时间
日期:2006-06-21 04:01:01复活蛋
日期:2013-07-15 11:59:03凯迪拉克
日期:2013-08-22 10:29:30保时捷
日期:2013-09-09 09:56:58技术图书徽章
日期:2013-09-16 09:27:59阿斯顿马丁
日期:2013-09-18 22:50:23一汽
日期:2013-11-21 08:35:28优秀写手
日期:2013-12-18 09:29:11版主6段
日期:2014-02-18 02:21:032014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4-02-18 16:42:02
11#
发表于 2009-2-20 13: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nhaonan 于 2009-2-20 12:50 发表
从你的描述看来,你们公司的业务量很大(几百张订单),但是你的产品种类比较少(几十种),请问:
1. 你的公司的生产模式如何?重复型生产还是离散型生产?
2. 你的公司使用的成本收集方法如何?产品成本收集器还是生产订单?
3. 你的公司的物料消耗方法如何?倒冲消耗还是手工消耗?

还有关于你的公司的Cost Model和Costing Sheet如何?是否在成本模型计划的时候已经把你的想法设置在系统中?

加深一下对你的公司的了解,大家才能知道如何帮助你。

ps:我们公司一月份生产订单结算差异是8亿多,你感觉如何?原因是我们控制部在维护工时费率的时候,1000多块每小时维护成了350万每小时。我正在评估此次维护错误带来的损失。


Cheers!
Roger


晕,难道你们的费率不是通过计划费用(实际费用)/计划作业类型数量(工单确认的作业类型数量) 而来的?
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错误)?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5
CTO参与奖
日期:2009-02-12 11:45:48祖国60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09-10-09 08:28:00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8:30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31:21ITPUB社区千里马徽章
日期:2013-06-09 10:15:34
12#
发表于 2009-2-20 13:1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有感觉吧!

是,不过计划价格(BP的时候)维护错了,我们公司是重复型生产,每天订单350个左右,一个月共8000-9000个订单,这些差异仅仅是三天产生的差异,当我知道后,我快晕了过去。刚刚想到如何调整差异,一下子又没有办法了。

我们公司对成本中心也不进行作业重估,所以... 不知道这是不是德国公司的通病!


Cheers!
Roge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40
在线时间
日期:2006-06-21 04:01:01复活蛋
日期:2013-07-15 11:59:03凯迪拉克
日期:2013-08-22 10:29:30保时捷
日期:2013-09-09 09:56:58技术图书徽章
日期:2013-09-16 09:27:59阿斯顿马丁
日期:2013-09-18 22:50:23一汽
日期:2013-11-21 08:35:28优秀写手
日期:2013-12-18 09:29:11版主6段
日期:2014-02-18 02:21:032014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4-02-18 16:42:02
13#
发表于 2009-2-20 13: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nhaonan 于 2009-2-20 13:15 发表
呵呵呵,有感觉吧!

是,不过计划价格(BP的时候)维护错了,我们公司是重复型生产,每天订单350个左右,一个月共8000-9000个订单,这些差异仅仅是三天产生的差异,当我知道后,我快晕了过去。刚刚想到如何调整差异,一下子又没有办法了。

我们公司对成本中心也不进行作业重估,所以... 不知道这是不是德国公司的通病!


Cheers!
Roger


作业重估才能得到实际的作业费率,这样才能有可能得到实际成本,否则差异全留在成本中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5
CTO参与奖
日期:2009-02-12 11:45:48祖国60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09-10-09 08:28:00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8:30ITPUB9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0-10-08 09:31:21ITPUB社区千里马徽章
日期:2013-06-09 10:15:34
14#
发表于 2009-2-20 13:39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当我看到成本中心报告的时候,还是下了一跳。

不过还好,就像我说的,幸好差异在P/L表里,一借一贷,并没有为公司带来直接的损失,只不过就是为公司的未来埋下隐患,今年年底的审计人员又要难过了。

其实,即使使用作业重估,我们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对于机器工时里面包括的最主要的就是机器折旧和机器维护,但是我们公司需要把能源等都要计算到里面去,因为我们公司没有使用CO-OM,所以...

财务控制人员的能力低,对于SAP的理解也有限,财务控制部长的能力也有限啊!理解万岁吧!只要公司不倒闭!我就是有时候在想,一个跨国性企业,500强企业,也就那么回事。经济萧条正是一个消灭历史的时候!


Cheers!
Roge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40
在线时间
日期:2006-06-21 04:01:01复活蛋
日期:2013-07-15 11:59:03凯迪拉克
日期:2013-08-22 10:29:30保时捷
日期:2013-09-09 09:56:58技术图书徽章
日期:2013-09-16 09:27:59阿斯顿马丁
日期:2013-09-18 22:50:23一汽
日期:2013-11-21 08:35:28优秀写手
日期:2013-12-18 09:29:11版主6段
日期:2014-02-18 02:21:032014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4-02-18 16:42:02
15#
发表于 2009-2-20 14: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nhaonan 于 2009-2-20 13:39 发表
所以,当我看到成本中心报告的时候,还是下了一跳。

不过还好,就像我说的,幸好差异在P/L表里,一借一贷,并没有为公司带来直接的损失,只不过就是为公司的未来埋下隐患,今年年底的审计人员又要难过了。

其实,即使使用作业重估,我们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对于机器工时里面包括的最主要的就是机器折旧和机器维护,但是我们公司需要把能源等都要计算到里面去,因为我们公司没有使用CO-OM,所以...

财务控制人员的能力低,对于SAP的理解也有限,财务控制部长的能力也有限啊!理解万岁吧!只要公司不倒闭!我就是有时候在想,一个跨国性企业,500强企业,也就那么回事。经济萧条正是一个消灭历史的时候!


Cheers!
Roger



呵呵,我的处理方案分两步:
一、原材料的差异根据原材料的领用和库存之间做分摊,一部分留在库存、一部分分到产成品差异。
二、把工单结算差异、价格变更差异等打包转到产成品差异中去。然后产成品差异再根据产品存货和销售数量分摊到主营业务成本和存货中。

然后再开发一些报表满足财务需求!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09:27 | 只看该作者
Hello Roger
1 我这是一家刚在济南投资设立的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属于德国博世。当然是离散型的
2 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订单啊,没有什么成本收集器的概念
3 物料的消耗是backflush,CO11确认后就自动消耗,不是手工的
4 没有作业重估,差异留在都在成本中心,月末通过COPA assessment转到COPA里当期销售出去的产品上,成本中心节平。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40
在线时间
日期:2006-06-21 04:01:01复活蛋
日期:2013-07-15 11:59:03凯迪拉克
日期:2013-08-22 10:29:30保时捷
日期:2013-09-09 09:56:58技术图书徽章
日期:2013-09-16 09:27:59阿斯顿马丁
日期:2013-09-18 22:50:23一汽
日期:2013-11-21 08:35:28优秀写手
日期:2013-12-18 09:29:11版主6段
日期:2014-02-18 02:21:032014年新春福章
日期:2014-02-18 16:42:02
17#
发表于 2009-2-24 13:04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对你情况想还原实际成本是不太可能的,或者只能出一个大概的值。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0
18#
发表于 2009-4-13 21:3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是手工计算的
我就不明白,用了SAP实际成本都没有了,只剩下标准成本和一堆差异?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3
2010新春纪念徽章
日期:2010-03-01 11:06:22茶鸡蛋
日期:2011-09-11 17:42:14ITPUB十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1-11-01 16:24:04
19#
发表于 2010-3-22 1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yanglb 的帖子

SAP给中国审计人员出了一个大难题, 实际成本就成了一个遥远的设想,公允的标准在哪里?全凭你的标准成本设定!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论坛徽章:
1
ERP板块每日发贴之星
日期:2009-02-03 01:01:03
20#
发表于 2010-3-22 13:56 | 只看该作者
哦,那是不是说,如果不上ML的企业,将所有物料都用移动平均价进行核算的话,成本会相对来说接近于实际呢?

还有我不太搞明白,如果一个不上COPA 和ML的企业,如果用标准价核算的话,对于月结时,这些差异会在实际成本计算时考虑进去么?它的走向到哪去了呢?

我们企业只对最终产品下订单,中间的半成品是没有订单的,不知道这些差异怎么处理呢?对于原材料、半成品用什么计价方式好呢?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TOP技术积分榜 社区积分榜 徽章 团队 统计 知识索引树 积分竞拍 文本模式 帮助
  ITPUB首页 | ITPUB论坛 | 数据库技术 | 企业信息化 | 开发技术 | 微软技术 | 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 | IBM技术园地 | 行业纵向讨论 | IT招聘 | IT文档
  ChinaUnix | ChinaUnix博客 | ChinaUnix论坛
CopyRight 1999-2011 itpub.net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未成年人举报专区 
京ICP备16024965号-8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15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14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