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sunhaonan 于 2009-2-20 13:39 发表 ![]()
所以,当我看到成本中心报告的时候,还是下了一跳。
不过还好,就像我说的,幸好差异在P/L表里,一借一贷,并没有为公司带来直接的损失,只不过就是为公司的未来埋下隐患,今年年底的审计人员又要难过了。
其实,即使使用作业重估,我们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对于机器工时里面包括的最主要的就是机器折旧和机器维护,但是我们公司需要把能源等都要计算到里面去,因为我们公司没有使用CO-OM,所以...
财务控制人员的能力低,对于SAP的理解也有限,财务控制部长的能力也有限啊!理解万岁吧!只要公司不倒闭!我就是有时候在想,一个跨国性企业,500强企业,也就那么回事。经济萧条正是一个消灭历史的时候!
Cheers!
Roger
呵呵,我的处理方案分两步:
一、原材料的差异根据原材料的领用和库存之间做分摊,一部分留在库存、一部分分到产成品差异。
二、把工单结算差异、价格变更差异等打包转到产成品差异中去。然后产成品差异再根据产品存货和销售数量分摊到主营业务成本和存货中。
然后再开发一些报表满足财务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