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urinator 于 2008-5-8 09:15 发表 不管咋转移,咋调拨,都要准确的描述物流,哪怕是虚拟的。而任何单据的业务走向,都是在发生时刻就必须确认的。对么? 而不可能象楼主说的:到月底想咋调就咋调 当然,到月底统一审核单据,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两个难点:一是单据工作量太大,容易出问题 二是:如果盘点,自己能说清,税务要稽核,就还要分区设置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骑牛后卫 于 2008-5-8 10:31 发表 你说的第一点,不完全对。业务发生时,只有工厂4的出货单,工厂2、3的单据可以先没有。月底决做出决定后才能补上。 tiptop和NC都不支持这点,但这又是用户实实在在的实际情况。 所以,我师傅开的系统中,准备搞定这个应用,让软件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便利,让用户生活工作都轻松。 你说的第二点,也不完全对。对系统中,无非是一个单据在多个组织间的自动复制,计算机做此类工作太easy了,只要人分析好处理规则。
原帖由 骑牛后卫 于 2008-5-8 10:32 发表 另外,工厂2、3如果是paper公司的话,存货的结存永远为0,不需要盘点。 国内税务对paper公司的态度我还不是太清楚。但paper公司在香港、台湾太多,太普遍了。 就算大陆税务不认可paper公司,工厂2、3是实体工厂,哪也没有问题。 因此类业务在月底是同时收、发,对结存没有影响,只影响发生额。从盘点的角度来看,一点问题没有。 大陆私企的多工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不断并购是一个原因,我说的合理避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家实际中就是这么操作的。
原帖由 alone1998 于 2008-5-8 21:37 发表 那么谁有办法控制这种情况呢?设计一个怎样的制度杜绝这种情况?这种paper公司对社会生产力没有帮助,对社会贡献有限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