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集团化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是需要进行管理升级战略规划。集团化管理的核心是确立集团管理总部与下属公司的责权分工,通过对管理总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能共享来推动集团业务战略的实施。集团管理控制模式的选择将成为集团化管理所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集团管控模式的内涵。操作管理型和财务管理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理型则处于中间状态。根据实际运用情况,通常又将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划为“战略控制型”和“战略设计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管理信息系统是支持集团公司管控模式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对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影响非常大,甚至是革命性的。企业规模的大小必然造成组织结构的变化--规模大的企业很容易形成多层次的管理结构,而每多一个层级,不仅会造成管理上的低效率,而且势必会对信息的传递产生干扰,使最终到达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失真。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准确了解下情,过去企业里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减少管理层次,或决策权力下放。但这样都会有新的风险产生,如管理幅度过宽而导致对市场的反映速度慢,或是由于权力下放过大而导致管理失控,等等。因此,企业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经常处于权力“放、收两难”的境地。
中国企业集团化的初级阶段,是以财务管理型为主的,主要以国资委牵头组建的松散的集团形式,集团内各成员之间业务关联度不高,所以集团财务比较适合这些集团公司。集团财务不等同于集团信息化。中国企业集团化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由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集团,各成员之间有很密切的业务联系,战略管理型的企业集团越来越多。当中国集团企业将信息化眼光从集团财务迈向集团经营管理的时候,总部将更多地面临原材料集中采购、跨区域联合仓储、多工厂协同生产、统一销售和网络化、全国联保服务等多元化经营的价值链整合,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之上的集团总部,不仅要沿着责任中心体系考察下属单位的业绩,而且要沿着产品和业务线考察经营领域的竞争力,在全集团推行矩阵式管理。
[ 本帖最后由 charliecai 于 2008-12-12 22:2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