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SS2是SAP最不靠谱的地方,与作业无关的就是间接费用,本来KP26的价格是与作业有关的价格,计划作业价格是不含间接费用的,到计算实际作业价格的时候,不管有独立的分割结构还是没有,系统的KSS2会自动把间接费用分到作业类型上去,有分割结构就按分割结构分,没有就自动按所有作业类型平分,这样就导致实际计算的作业价格含间接费用,然后CON2的时候,差异是不同统计口径出来的。比如人工作业计划价格是3,作业量是1000,实际的人工也是3000,作业量也是1000,本来人工作业的计划和实际是没有差异的,但是,KSS2的时候会把间接费用比如1000,分到作业上去,这样就计算出实际的人工作业价格是(3000+1000)/1000=4,CON2的时候就出来差异结果,人工作业价格差异1000,这样的数据对于分析就是错误的,因为正确的实际人工作业价格也是3,只是系统硬要把间接费用分进去,如果不设置单一类型的分割结构,还自动把所有作业类型都分上,导致从分析角度全部实际作业类型的价格都是不准确的。
另外,KSS2和CO43是矛盾的,系统都要实际的间接费用给分配了,就没必要CO43这一步了。
结论就是:千万不要设置与作业无关的费用,比如间接费用,就是要给一个栏位在计工单上,这样的结果就是每张计工单的每个工序都要生产人员输入用于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值。
千万不要在计划的时候用间接费用率计算额外的成本,你用了的话,在KSS2的时候就会导致上述情况
终极结论:用SAP再还原实际成本没有一点意义,包括物料分类账,启用了物料分类账就相当于按实际成本结账,问题就来了你为啥一开始不用实际成本结账呢。。。而标准成本也是可以做出来作为参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