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只選3回答 讀後感:
首先 我是ERP新手 有錯誤也請包含 學ERP可能剛滿1個月..
以下可能很挑躍 畢竟我只提出有興趣的點:
1.生產行為概化:
A:要製造什麼產品?
B:要用什麼原料製造此產品?
C:手中已經有什麼材料?
D:應該還要準備哪些材料?
A X B – C = D
X 為展開明細之動作 不過若用C語言 或許用 "=" 指定會更貼近展開的樣子
B = A ;
D = A - C ;
不然這邊可能要特別說明這個X 不是一般的乘積 而是展開
2.在我閱讀到有關最低庫存點時
若是沒有看完全部 可能會一位相信這個真好用
不卻實質上卻是不適用 乃因生產以成品為主 而非材料湊出成品 這倒是省了很多探討的時間
3.而(0.9)^10 = 38% 也是很有趣的地方
可以透過數學 不用透過實際作出來 才發現不適用
我想這就是理論有趣的地方
有理論未必可行 但是沒有理論 我想若可行 也許是運氣好
但是找出道理 原理 才是有趣的地方
可以理解材料會不配套 所以於次章節MRP才被提出來
4.接著就是強調預測
預測的準確 都是有機可循的
透過不同的方法 可以提升預測的準確性
5.結合不同物件
傳統企業 > MRP > MRP II > ERP
也就是OO的概念
物件導向
C > C++ > JAVA
各有優缺點 所以更要知其細節 原理
就算不能精通 也至少可以抓到大方向(不過不是說C/C++一定比JAVA不好)
6.生產計劃
依照產能去做計劃(過去產能)
依照型體去做計劃(歷史紀錄)
依照材料配套做計劃(材料配套資訊-預計日)
我認為應該要考量這些
7.總結
看完全部 雖然沒有做習題
我感覺:
Algorithm 是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steps
而我看完覺得ERP 是解決"一個問題的集合" 的方法tree (a set of problems)
而架構 就很像是一棵資料結構裡面的tree
從而達到企業想要的東西 也就是 固定"好的流程" 或者說 "好的經驗"
用以傳承 達到長久經營
我想這才是ERP價值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