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醉眼看世界 发表于 2013-5-3 10:37 ![]()
发个格式大家参考
这么老的贴也回。。呵。。
我说说我们公司的流程:
1.产品生产用料档案,研究院的技术管理部门制定,设计人员对于新用料时,须向技术管理部申请,生产依据研发技术资料与要求生产,技术管理部门会根据物料的适用标准(如国标、行标、一些企业的企标进行制定),同时考虑产品的适用和通用程度、采购商选定、询价和行情(因考虑质量和加工生产水平等因素,在开发供应商时,是须要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对供应商进行看厂和评定的)、生产工艺的难易程度等进行综合评定(在即定有的情况之下,还会设立优选品号档案表等,以保证库存不会大量的积压)
2.机物料、生产一些辅助用料,由生产部门申请,制造工艺部确认审核
3.一次性领用性物料,一般要求按费用来核算,无须编号
上面是对物料编号、名称和规格等品相信息等的确定,再这之后,才会正式以类似于醉兄的流程了,但就是这样也难免有重复的,特别是一些情况:
1.机物料、辅助用料,有学名,有俗称,不同地方或供应商俗称还不一样,比如:砂纸、砂皮,砂皮纸等等让人头大,确实不是能完全区分的
2.不同厂商供的货,在用途上、功能上对于研发设计及工艺要求上来说是完全一致的,一般设计研发部门不会给新的物料编号了,但财务成本认为,采购价有差异要分开,矛盾就来了。
3.因为产品研发是多样的,但同为一类型的产品,其中一些零部件可能会存在完全相同的情况,如果在技术管理部门把关不研的情况之下,产生了同物多号的问题,这会对实物管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有些是由于生产管理应用及管控不到位,如用只用进销存系统管理生产的,这时财务会要求一个车间(或工序)生产完工后就入库,下道车间(或工序)开单领出,这时有些生产企业就会出现问题,有很多产品在初具毛坯状态时,是完全一样的,只有在成型后才会有区分,这时物料将无法管理和记录,混乱可想而知了
醉兄不要见笑。只是个人的浅见 |
|